- 红旗、吉利、长安、比亚迪,谁是真正意义上的国产高端车?为什么?
- 最惨不过DS,销量无力回天,入华8年终被抛弃
- 国内新能源汽车会怎样发展?
- 从销量冠军到彻底崩盘,福克斯到底发生了什么,有机会翻身吗
- 长安联手华为和宁德时代 仍在豪赌品牌向上
- 长安CS95怎么样?
- 长安和奇瑞哪个更靠谱
海马 汽车 已经发展到了30年的 历史 ,时间并不短,但一年亏损10亿的状况还是挺让人惋惜的。
海马 汽车 沦落到现在这种状态是多方面的,产品研发投入不够,有竞争力的产品又少之又少,海马海口和海马郑州相互内耗等等,两大基地、上十款产品,数十万的产能,1年的销量也从20多万降至十几万,让人惋惜。
海马 汽车 成立于1988年,总资产164亿元,直属员工1万多人,关联企业员工3万多人,年收入近200亿元,累计纳税170多亿元。在深交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000572,还是有实力的。
刚刚上市的二代海马S5不到7万起,产品力强,有可能重演当年月销过万的盛况,从而扭转乾坤。
有些情况海马也是不能把握的,其实,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被大家所忽略,在海口海马跟马自达分家做自主品牌时,为了获取生产目录,值得投靠一汽,成立一汽海马销售公司,股比为51:49,一汽只出个目录,啥事也不干就分走了49%的利益,所以说,海马也是被一汽坑了。
海马集团当然很不爽,于是前往郑州新建一个100%控股的公司,但是在郑州海马又从事了地产业务,没把全部精力放在 汽车 业务上,这年头全力以赴做 汽车 都不一定行,现在海马重新聚焦 汽车 业务,还为时未晚。(鹿鼎记)
关于海马的问题,我最近已经回答过无数次了,嘴巴都磨出来茧,手都打烂了,海马 汽车 ,已经不是曾经的那个海马了,有很多网友都说我评论的太过犀利了,为什么说话那么难听还骂,质量又不差,我怎么能这样说话,其实我想说的是
我从来没有说过海马质量差也没有说过海马不行,我只是想说自从海马跟马自达分家了之后,就不再是曾经的那个海南马自达了它的设计力产品力,包括整个车厂的品控以及他们未来的走向,包括他们的资金雄厚程度,已经完全没办法跟国内这些一线大车厂相比
我们国家的现在一线 汽车 厂吉利奇瑞长安长城比亚迪,包括一些比较小一点的二线品牌都比海马混的强,像什么众泰,江淮广汽,北汽,上汽,这些品牌,现在都比海马混的强得多,因为他们设计的东西够新颖够帅,产品力强颜值高,有核心竞争力有而海马什么都没有只能吃老本,而且现在大部分 汽车 厂都在发力新能源包括比亚迪,北汽,包括江淮新能源,上汽新能源,这些厂现在都在各方面开花,各方面发力,海马已经远远的落后了,已经再也不可能追上了
所以说就像国家一样的,落后就要挨打,你落后了,你的设计,你的产品力,你工厂的技术人员就会退步变少没钱跳槽。就会没有人死心塌地的给你干活,因为你没钱所以说他现在已经没有资本跟那些一线 汽车 厂开始抗衡了,更不要说什么国际大品牌的,所以说卖的差的话就会越卖越差,卖的不好就会越来越不好,销量越差越不想买,销量越差,售后越跟不上越没钱,各个方面都不好 。这是恶性循环…除非有金主出重金 全新产品线 全新动力 重新从颜值动力油耗价位比肩一线品牌才有的救。
从年销20万辆到不到2万辆!到底是谁“杀死”了海马 汽车 ?很多老司机都还记得这样一款车,海马福美来,作为曾经与凯越、伊兰特并称为中国车市“新三样”的福美来,当年也是大红大紫的车型,而如今已经被后浪拍死在了沙滩上。同样被市场竞争逐渐淘汰的,还有福美来背后的海马 汽车 。
巅峰期的海马 汽车 ,年销量达到21.6万辆,但是随后急转直下,到2020年,海马的年销量已经不足2万辆。到底是谁“杀死”了海马 汽车 ?
海马 汽车 成立于1988年,它的前身是海南 汽车 冲压件厂,但是在成立之后,因为得不到美国福特技术支持,所以根本没有一款车型生产出来。1990年,马自达 汽车 经营不善,利润率较低,需要扩展新的市场,就这样,马自达和海马 汽车 一拍即合,成立了海南马自达,1990年,海南 汽车 制造厂第一辆马自达929旅行车试制成功。此后,海马 汽车 出产了马自达323也就是后来的福美来,普力马等经典车型。
但是好景不长,长安 汽车 集团、福特 汽车 公司和马自达 汽车 株式会社在2006年2月合资成立了长安福自达 汽车 有限公司,海马 汽车 和马自达的合作中止,随后海马开始了自力更生的道路,海马3、丘比特、骑士、海福星、海马王子、海马M3、S7等等车型推出,但是海马 汽车 始终没有摆脱马自达的影子。2016年,海马 汽车 的销量达到了顶峰,年销量达到21.6万辆,但是此后销量断崖式下跌,2017年全年累计销售新车14.04万辆,2018年全年累计销量6.76万辆,2019年销量为29456辆,2020年销量只有17773台,不到巅峰期的10分之一,只能卖房维持生存。
海马 汽车 为什么会沦落至此?
1、产品缺乏竞争力
海马 汽车 之所以在2016年能够取得21万辆的销量,主要是因为SUV红利的影响,海马S5年销量破十万辆,但是海马 汽车 只要是凭借低价优势,缺乏核心竞争力,随着哈弗、长城、上汽、广汽等等品牌都在推出SUV车型,海马 汽车 的市场份额被不断蚕食。
2、模仿马自达,缺乏自主创新
海马 汽车 在和马自达分道扬镳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在产品设计、宣传营销上刻意拉近和马自达的距离,比如说海马2的车型设计,非常类似马自达3,海马很多车型的宣传也会体现马自达的血统,随后,海马在自主创新和模仿马自达之间来回摇摆,在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方面投入不足,导致后继乏力。
3、业务分散,不够聚焦
海马 汽车 集团旗下包含房地产、商务会馆、物业公司、金融投资、小额等业务,在卖车赚了一点钱之后,海马就开始投资副业,这也导致,海马 汽车 对于核心业务不够专注。
正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海马 汽车 从年销20万辆,一步步跌落到年销不到2万辆,从一个大有希望的自主 汽车 品牌,到如今沦落到卖房求生,其实并不值得同情,海马 汽车 就是典型的一手好牌打得稀烂,被淘汰也是在情理之中。
首先,对于一个车企,产品力是立足根本,而海马 汽车 在技术落后吃老本的情况下,旗下车型日益老旧,产品力相对边缘化。
在“聚焦战略”之下,海马一度专攻SUV市场,然而其旗下产品中,除了S5和福美来拿得出手,其余皆乏善可陈。而近年来,福美来月销仅有几百辆,S5自2017年改款后,“减配不减价”彻底磨光了消费者的好感,月销也不过千辆,还频频爆出质量问题……
相较之下,自主品牌中的佼佼者如吉利、长安等就能将车型性价比与更新速度双管齐下,而海马平均一年才推出一款新车型,核心产品又到了生命周期晚期,也难怪消费者对海马 汽车 的品牌认知度日益不足了。
—提起海马 汽车 ,可能很多人都会想起海南马自达这个名字。作为一家具有三十年 历史 的自主品牌,海马 汽车 的发展可谓一波三折,早年靠着和马自达合作起家,如今却陷入了转型苦难和巨大亏损之中。在竞争激烈的 汽车 市场里,海马今年的销量成绩到底如何?未来能否靠着发展新能源力挽狂澜呢?
依靠马自达起家,海马得以发展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海南 汽车 制造厂刚刚成立,此时的海马 汽车 正面临有厂无产的窘况。没有技术和设备导致海南 汽车 制造厂无法生产 汽车 产品,恰好日本马自达急于寻找和开拓新的利润空间。双方在一番接洽之后一拍即合,在1990年推出了首款产品——以马自达929为基础的HMC6470。
可以说,这款产品正式开启了海南 汽车 制造厂和日本马自达长达数十年的蜜月期,后续引进生产的第六代马自达323以及初代马自达MPV让其得以进一步开拓市场。但由于海南 汽车 制造厂的产品无法在全国投放,到了19年,海马不得不投入一汽的怀抱,但即便如此,海南 汽车 制造厂却没有得到一汽的技术支持。最终还是只能再次向日本马自达寻求合作。
产品趋于老旧,竞争力逐年下降
2001年,一汽马自达主打紧凑型MPV市场的首款产品普力马正式上市。截止2001年底,海南马自达产销的普力马已经超一万台,这个成绩在当时可以说是相当出色的。也正因如此,到了2002年3月,马自达才有信心引入第八代马自达323,并被命名为福美来。福美来的推出迅速取得了市场的认可,这款三厢轿车产品也让海南马自达这个名字红遍了全国。
到了2005年,一汽和马自达合作国产马自达6,这也意味着海南马自达被抛弃。此后海马换标成为自主品牌,靠着福美来和普力马的平台推出了不少车型,但始终没有跳出马自达的影响,产品也在小修小补中趋向老旧。此后虽然也推出过像海马骑士和海马王子等车型。但终究没能再像当年那样到达巅峰,海马的市场竞争力逐年下降。
新能源昙花一现,未来之路消极
2010年2月,海马郑州成立电动 汽车 事业部,这也意味这海马开始向新能源市场转型。但实际上,首款推出的新能源产品海马3 HEV却有些不尽如人意。此后跟进的海马E3和海马爱尚EV无论是产品力抑或是销量,都与吉利、比亚迪等自主品牌用着不小差距。
今年的前11月里,海马 汽车 累计销量仅有6.2万辆,同比下降49.8%,这与此前定下的18万辆的销量目标相距甚远。与此同时,公开数据显示,海马 汽车 前9个月亏损4.77亿,同比降660.27%。如果未来一段时间内,海马 汽车 的市场表现没有好转现象,其后续发展或许将会愈发坎坷。
小结:纵观海马 汽车 三十年来的发展历程,从最早依靠马自达起家和发迹,再到自主造车转型新能源,海马的成功让人羡慕,转型带来的副作用也给业界带来不少启示,希望未来海马可以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扭转当下的局面!
都是九年义务教育,为何有些人就是这么优秀?
海马 汽车 的起点其实比一般的自主品牌要高,人家好歹也是海南省人民跟马自达合资起步的,先发优势比吉利长城都要好。
现在呢?长城 汽车 是千亿营收规模,吉利年销量破百万,海马2017年销量才14万多台,哎……
其实海马 汽车 2016年还是有盈利的,盈利了2亿多,2017年则亏了10亿多。海马是如何走到今天这个地步的?
恕我直言,合资是换不来真技术的,海南省跟马自达合资的那些年不过是代工而已,而且一直拿不到车子的准生证,海马马自达生产的车只能在海南省流通。
后来一汽不怀好意地过来勾搭,说我们联手啊,你挂我名下,准生证的事就解决了。结果,一汽那几年没有向海马 汽车 提供任何帮助,每年还从海马 汽车 分走不少红利。后来一汽更是直接跟马自达勾搭在了一起,海马痛失合资对象。
为了解决准生证的事,2007年海马收购了郑州轻客。为了摆脱一汽,2008年还完一汽5.7亿元之后终于开始自己独立造车了。那么从2008到现在, 汽车 业的黄金十年的大势是很好的,海马每年也有盈利,虽然不多,但还算个小康水准。
到了去年,长期缺乏核心技术的弊端暴露了出来。2016年的时候海马年销量还能超过22万辆,到了2017年,大幅下跌到14万辆。缺乏核心技术,最明显的就是产品力不行。新品少,旧款车型竞争力不足,销量不下跌就怪了。轿车方面,我不说,你可能都想不起来海马有什么轿车对不对?自主轿车本身就很难突围。
SUV方面,海马S5虽然整体还不错,但自主SUV场都杀红眼了,海马S5虽说还不错,但大势已去,已经翻腾不出什么浪花了。
有时候,不是你跑得慢,是其他人实在比你快多了。
另一方面,海马管理不善也造成了如今的窘况。海马2017年去年的成本里面,管理费用达到了12.57亿元。这什么概念呢?体量是海马2倍的众泰 汽车 ,去年管理费才8.8亿元。海马对此的解释是,有研发项目终止了,所以导致管理费大涨。研发项目终止……这明显的战略失误,这还能说啥?
一声叹息!
在车企相继竞争的年代,一些车企活的很滋润,一些之前主流的车企逐渐的被边缘化,根据各大车企公布财报来看,其中有不少车企出现亏损,当然从公布的财报上面去看,比亚迪2020年营收达1565.98亿元还是比较抢眼的,同时也有一些车企出现亏损,海马 汽车 2020年亏损超过10亿元,众泰 汽车 ,去年亏损90亿等,一年亏损10个亿,海马汽车为何成为自主品牌边缘品牌?
海马一年亏损达10个亿,无疑说明海马 汽车 过得并不好,甚至可以说是“落魄”。而这种被边缘化是什么造成的结局?这或许是每个人都想知道的,成为自主品牌的边缘品牌和海马 汽车 自身的实力以及车辆的市场定位有关系,以车辆的定位来看,海马 汽车 旗下的车型有点跟不上市场的节奏,从车辆的造型上面去看,和目前主流的一线国产车之间还是存在很大的差别,在外观上面也好,还是车辆的内饰设计上面,海马 汽车 还是比较保守,不够激进,加上现在很多的车子在设计的时候都是走年轻化路线,海马在这个方面还是有些差距。而外观设计上面没有核心竞争力,所以海马只能继续吃老本。
另一方面这几年海马 汽车 推出的产品来看,几款车型升级都是不痛不痒,并没有叫座的卖点。也没有足够的卖点,迎合消费市场上面没有一定的竞争力,加上在研发和设计上面的短板,都导致了海马品牌成为了被边缘化的品牌。
一年亏损10个亿,海马路在何方?这或许是海马 汽车 最值得反思的问题。未来随着海马 汽车 的转型它与主流的自主品牌能否缩减距离、甚至赶超?一切都是未知。
海马 汽车 之所以沦落到此地步,说到底,还是不注重技术,不着眼未来造成的。
海马 汽车 成立于1988年,早年合资马自达,总资产曾高达164亿元,直属员工1万多人,年收入近200亿元,累计纳税170多亿元。可谓是风光无限好过。
只可惜犯了很多自主车企的老毛病,赚钱风光时,并没有在 汽车 制造技术领域有太多投入,也没有多少核心技术积累。从19年海马累计卖出400套海口房产自救可以看出,海马赚钱时,在消费,在想办法囤积资产,而不是投入到技术研发。可惜这不是北京,上海或深圳的房产,400套房产也仅仅获利2亿,使海马19年出现短暂的扭亏为盈。
如果当初将这些资产投入到 汽车 技术研发领域,现在的海马 汽车 ,肯定不会是这种无人问津的状态。参照吉利,比亚迪等自主品牌,在企业前期, 汽车 技术和设计不够好时,将大量的资金和都投身于技术研发及相关技术企业的收购投入。比如吉利收购沃尔沃,比亚迪收购日本 汽车 模具厂,比亚迪挖来奥迪设计总监等。这些专注 汽车 专业技术和着眼企业未来的举措,使得吉利和比亚迪在自主 汽车 品牌中,越走越好,车辆品质也越来越接近和超越合资品牌。最终得到了市场的热捧。
汽车 是个大的集成体,最重要的是技术的集成和积累。做 汽车 ,说一千道一万,要沉得下来心,才能做大做强。
任何一个行业都有一个发生、发展、高峰的过程,到达顶峰后开始大浪淘沙,重新洗牌、优胜劣汰是永远的行业规则, 汽车 行业的重新洗牌和我们刚刚经历过的手机业重新洗牌是一样的,我们曾经经历过了手机业的优胜劣汰,曾经的波导、TCL、夏新、中兴、…甚至摩托罗拉、诺基亚、西门子、…都曾有过自己的辉煌和不可一世,。当行业台风刮起的时候,猪也能飞起来,当风住的时候就显出来了谁是猪,谁是雄鹰,
当有更强品牌不断创新上进的时候,那些靠吃行业红利、靠行业台风刮起的不求上进的猪终将摔下来, 汽车 行业也是如此,我们曾经看到力帆、众泰、猎豹、幻速、中华、包裹海马都曾辉煌过,但他们成了 汽车 行业第一批淘汰梯队,接下来应该还有更多的 汽车 品牌成为波导、TCL,甚至北汽、一汽都在劫难逃, 汽车 届早有人预言国产品牌将来剩余的不会超过5家,这将是一个不远的现实,我们拭目以待。
我没有买车啊,所以说对车辆还是不是太了解的。那么,我觉得我能以一个潜在的,购车消费者的角度来看这件事。
还记得2011和2013年这段时间,当时沈阳很多人都是喜欢开海南马自达的。总是能听见一些人谈论“马六”什么的,说结婚的时候整一排“马六”也挺不错啥的。那个时候,才逐渐的在脑海中,有了海南马自达的概念。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身边的朋友基本上都没有开海南马自达的。不知道是因为什么,身边的朋友一般都是本田、比亚迪、大众、现代、丰田、尼桑、别克等各种类型的车辆。但是开海马的还真的就不常见了,我也没有细问过这件事。
说实话,现在海南马自达的宣传力度不够。我在沈阳地区生活,基本看不到关于海马的宣传。如说我去买车的话,可能我就会选择一些常常听见的车辆。比如说大众什么的,因为他们不仅是在宣传车辆更新换代的消息,还会大概告诉我每个月月供多少,我能做到心中有数。就算我没有做好决定,最起码大众成为了我心中的一个备用选择吧?
作为一个消费者,我对车辆的认识没有相关领域或者喜欢车辆的人那样的专业。我只是一个普通的消费者,我看到的是什么?我看的就是价格、空间、油耗、质量和售后而已。其他的对于我这样的消费者来说,我们能看的懂吗?肯定是不明白的,所以说谁给我们介绍的多,我们对谁的了解就多了一些。
可能会有人,那你自己去搜索了解啊?我主动去了解的话,那范围就会非常广泛了,什么车我都想着去看看,对吧?同样花20万买车,我要在各个类型中做好对比,在我自己的了解中,必然不会以专业的角度去了解车辆。就算是名气小的车,也是有优势的,那么这样的优势谁告诉我?是不是 汽车 厂家和经销商?
所以说,不仅是海南马自达,其他企业也是一样!要站在消费者的角度上出发,想着如何去帮助消费者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更加长久的生存下去。如果,还是这样的话,那么亏损的可能不仅仅是10亿的问题,关门大吉也不是不可能。
我对车辆的了解不是很多,但是作为一名 汽车 领域的“小白”,我只是一个消费者,要是我买车的话一定是这样的,如说海南马自达能够让我了解了,相信了,那么我就会去购买,毕竟,车对于我来说只是代步而已。
红旗、吉利、长安、比亚迪,谁是真正意义上的国产高端车?为什么?
2014年,中国汽车阵营里最惹眼的品牌当属长安汽车。这一年,长安汽车旗下无论自主品牌还是合资品牌,无论技术研发还是造型设计,无论市场销量还是增长速度,无论产品实力还是售后服务水平,都获得了令同行羡慕嫉妒的成绩,引起业界瞩目。借助大数据分析工具,我们通过7个数字可以看清楚2014年长安汽车都发生了什么。
4款五星安全车型
12月26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发布了2014年度C-NCAP第四批碰撞车型评价结果,长安CS75以59分的成绩问鼎C-NCAP五星评级最高分,这不仅是该批次最高得分车型,也是有史以来C-NCAP参评车型的最高分。
由此,CS75也成为长安汽车继逸动、睿骋、致尚XT之后又一五星安全车型,长安“五星安全家族”阵营已形成“规模化优势”!至此,长安自主乘用车已经拥有四款五星安全车型,在自主品牌阵营内名列前茅。
这从一个侧面折射出长安汽车研发实力的快速提升。2014年,长安汽车发布了产品试验验证体系CA-TVS,覆盖汽车开发的可靠性、行驶性能、NVH、安全、电器、动力等15个验证领域,357项整车试验,289项系统集成匹配试验,每辆车投入超过150台车的样本进行试验,累计强化耐久试验超过400万公里等。比如千台车维修频次,长安自主品牌现在已经进入合资企业区间。
在这个验证体系下,长安确立了这样的研发标准,整车研发按照10年26万公里设计,这个试验标准超过了一些外资品牌的验证标准。安全方面,长安2014年达到欧洲安全碰撞四星标准,2016年达到欧洲新的五星标准,2018年达到美国安全标准,2020达到全球标准。耐久性方面,以车门为例,车门开关耐久性试验10万次。
2014年,长安逸动轿车首开国内汽车螺旋翻滚公测先河,揭开了中国品牌汽车安全标准新篇章;在2013年度重庆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长安汽车更是揽获8项大奖。目前,长安汽车自主研发实力连续3届6年居中国汽车行业第一。
45%同比增速
2014年1~11月,长安自主品牌乘用车在行业连续下滑的情况下,逆势增长,销售汽车71万辆,同比增长45%,增速高于行业40%,居行业第一,稳居自主品牌阵营内冠军宝座。长安汽车更是唯一进入前十名的自主品牌乘用车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中国品牌市场占有率一路下滑,而长安却逆势暴增、稳居第一阵营第一增速,连续多年高于行业的增长率的发展速度,让长安汽车的增长成为新常态。这不仅是长安自主品牌乘用车的骄傲,更为其他自主品牌车企如何逆势突围提供了借鉴。
每天有7000余名用户选择长安汽车,30%用户由合资转移而来购买长安汽车。这样从一个侧面验证了长安汽车的产品力迅猛提升,已经获得用户的广泛认可。
1000万辆
2014年6月,长安汽车自主品牌累计销量突破1000万辆,成为第一家且用时最短突破1000万辆的中国车企。截至目前,长安汽车成为中国最大的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已连续7年实现自主品牌销量第一。经过多年的酝酿积累,长安汽车自主品牌已经步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代,第一中国品牌当之无愧。
长安自主品牌第1000万辆揭幕仪式上,长安汽车总裁朱华荣总结了长安汽车高速发展的四点原因。第一是坚持市场导向,认真研究市场和客户需求。第二是持续打造研发能力。第三是认真遵循汽车业的发展规律和研发规律,老老实实做好产品。第四是不断把握一些新的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
他介绍,在无人驾驶、语音控制、车联网、新能源汽车等领域,长安汽车都做了大量技术储备。例如在智能化方面,长安投入了很多精力。在新技术研发方面也有专门的先期研究,研发人员大约占研发团队总数的10%,每年研发费用约占整体研发费用的20%。2014年,长安汽车还发布新能源战略,宣布下一个10年,发力新能源车,为可持续发展做好技术储备。
“不管什么时候,我们再困难,甚至在我们勒紧裤腰带的时候也在搞研发,每年把销售收入的5%以上投入研发,持续不断地投入研发。无论是硬件,还是场地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都是这样。上一个五年,长安在研发方面大概投了160多亿元,下一步起码要投资两三百亿元搞研发。”张宝林的话道出了长安自主品牌实力提升的根源。
3款新车
2014年,长安汽车推出了三款新车:新奔奔、CS75、悦翔V7,每款新车都受到各自细分市场的追捧。新奔奔被誉为小型车市场的全新标杆。产品质量以长安福特的全球质量体系为标准,对标合资品牌同级车甚至更高水平,配置思路紧跟85后年轻人的口味兴趣,而不是各种配置的堆砌。因此赢得了年轻客户的追捧。
悦翔V7就是凝聚全球研发智慧,在长安品质验证体系(CA-TVS)下诞生的力作,是悦翔家族全新旗舰车型,专为年轻时尚有活力的80~85后群体打造,由欧洲、中国团队同步设计,不但具有欧洲的前沿设计思想,更深谙本土消费者的需求动态和最新流行趋势。在外观、驾乘、节油、动力、安全、空间、科技等方面具备竞争优势。
CS75更是一车难求,很多粉丝持币待购。该车集长安汽车技术之大成,上市后,月订单达到3万辆,产能短缺供不应求,关注度更是超过了其它合资品牌SUV,成为有史以来最受关注的自主SUV产品。“我最近都不敢上网,因为一上网就被骂,我现在也不敢转CS75的微博,一转了后面就有一片骂声,说‘不务正业,还不赶紧回去多弄点产量’。”长安汽车总裁朱华荣曾这样幽默地说。
4个第一
2014年,长安汽车产品质量达到合资水平,部分产品甚至超过合资水平。这助力长安自主乘用车在4大细分市场获取第一名。逸动系列、CS系列、悦翔系列、奔奔系列均位居中国品牌细分市场第一。
以逸动系列为例,逸动每个月的销量都在万辆以上,成为最畅销的自主品牌轿车。CS系列也已经成为长安自主品牌的支柱车型。CS35月销量均在万辆以上,CS75更是供不应求,但首先与产能不足,无法释放市场增量。悦翔系列也是长安汽车的明星产品,至今市场保有量已经超过70万辆,悦翔V7上市后,迅速赢得市场追捧,有望进一步拉动长安自主品牌销量的增长。
长安汽车的合资合作也频频发力,与自主品牌迅猛发展遥相呼应,长安马自达新马3昂克赛拉、陆风X5 8AT、长安标致雪铁龙DS 6、长安福特福睿斯、长安铃木启悦相继上市,同时,长安福特变速器工厂、三工厂,长安PSA研发中心等一系列重大项目相继投产或落成。
7个海外车展
2014年是长安汽车国际化战略元年,这一年,长安汽车携旗下产品相继亮相俄罗斯、伊朗、伊拉克、阿尔及利亚、埃及、波哥大、秘鲁等车展,并在科威特、阿塞拜疆展开了试驾活动,同时,1000辆长安逸动和CS35出口伊朗。
此外,长安汽车在哥伦比亚的旗舰店也正式开业,长安汽车南美最大独立店圣地亚哥开业致尚XT征战巴拉圭查科拉力赛。近年来,长安汽车推出的新车型屡屡畅销,帮助长安汽车实现了品牌的华丽转身。科技、时尚、安全三大标签已经成为长安汽车新的品牌形象。这为长安汽车走出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自主品牌出口不能着急,要先建立起过硬的产品和品牌,否则就会砸了自己的牌子。长安汽车的国家化战略是聚焦重要市场,然后是聚焦产品、服务等方面的工作,稳步推进。”张宝林这样阐释长安汽车的国际化理念。
因此,在国际化方面,长安汽车的步伐虽然缓慢,但非常扎实。“中国有句俗话,好席不怕晚。虽然长安汽车进入国际市场比较晚,但长安汽车厚积薄发,得益于其全球研发布局,每款产品均按照国际化标准打造,代表着中国汽车品牌全新实力,起步即全球同步。”在谈到进入国际市场的前景时,朱华荣自信地说。
一个品牌
2014年,长安汽车展开了一系列品牌推广营销活动,品牌传播大放异彩。最值得一提的是长安汽车独家冠名央视《出彩中国人》,该节目高度契合长安汽车的潜在客户群,收视人群达10亿人次,不仅展示了精彩的长安汽车,提升品牌形象,更在无形中提升了客户转化率。
长安汽车星空之旅则展示出其在新媒体营销方面的创意,该活动历经45天,行程15000公里,打造中国首个以暗夜试驾为创意的品牌活动——自在星空之旅,完美展示长安CS系列自在品牌内涵,精准俘获年轻客户群的心。
2014年,长安汽车还举办了第二届技术嘉年华暨1000万辆自主品牌汽车揭幕,并向媒体展示了长安垫江试车场的宏大规模和技术实力,
逸动城市任务则为逸动的畅销提供了助力。继青岛站火热开启后,该活动经过石家庄、南京、深圳与重庆的激烈角逐,全面展示逸动系列时尚、安全特质,切身感受产品的品质魅力,成就逸动登顶最畅销的本土A级车宝座。
2014年,长安汽车推出了知音伙伴售后服务品牌,提供24小时专业道路救援、60分钟快速保养、维修后3日回访和差异化服务6大承诺,客户网络投诉3天内解决。让长安汽车品牌在用户心中扎根。
最惨不过DS,销量无力回天,入华8年终被抛弃
国产高端这个词已经提了很多年了,这几个品牌之中,唯一能称为国产高端品牌的只有红旗,国产高端豪华品牌。
吉利造车已经有了二十几年的历史,早几年从低端车型出发,吉利帝豪应该说是比较出名的一款车型,其实在2016年之前,吉利给人的印象一直比较廉价低端。自2016年以后,吉利在市场上推出的车型也越来越漂亮,还推出了吉利博瑞等自主品牌B级车,虽然销量不是特别好,但是在自主品牌中也算取得了非常不错的销量,吉利目前的主销车型是吉利帝豪、帝豪GS、博越SUV等车型,单车售价应该在10万左右,所以说国产高端其实肯定谈不上的。不过吉利也推出了自己的高端品牌,与沃尔沃合资的领克,在豪华品牌中,有沃尔沃,吉利品牌本身的定位就是一个普通品牌,肯定不会走高端。
长安应该说是自己品牌的翘楚,长安品牌目前的主销车型有CS55、CS75、逸动,但是轿车基本在10万以内,SUV基本在15万以内,国产高端肯定是上不去。
比亚迪早些年以一款F3打开造车的序幕,仿丰田花冠,走得也是低端经济路线,这几年来,随着越来越国际设计师的加盟,比亚迪的车标、车型外观设计可以说越来越国际化,无论是宋、唐等车型,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比亚迪车型的售价也不断走高,与以前的低端车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其实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我觉得比亚迪还是发展得非常不错。
红旗是一汽下面的豪华品牌,红旗品牌已经有多年历史,之前一直是阅兵车,但是这些年空有名气没有销量,2018年来,一汽也进行了改革,红旗品牌的发展也取得了重大的突破,推出了红旗H5、H5S等多款轿车和SUV车型,并且售价均在15万以上。
国产汽车早些年以低价入市,主打性价比,这几年来,不少自主品牌都推出了自己的豪华品牌,比如吉利有领克,长城有魏,奇瑞有星途和观致,但是效果并不是特别的理想,以上汽车品牌中,如果说国产高端,红旗可以算是一个。
国内新能源汽车会怎样发展?
最惨不过DS!入华8年销量惨淡就算了,现在连长安都要放弃它了。近日,长安发布消息称,决定将合资公司长安PSA中的50%股权挂牌销售。虽然长安解释是为了转型升级,聚焦自主。但大家都心知肚明,还不是因为DS销量太差,已无力回天。而对于DS或将就此退出中国市场的传闻,DS官方则进行否认。看来,DS是打定主意和中国市场死磕到底了。
从风光无限到凄惨的边缘品牌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用这句话来形容DS最为合适不过。
成立于1955年的DS在法国拥有非常高的地位,2012年高调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2015年达到了品牌入华之后的巅峰成绩,年销2.7万辆。虽然销量并不算非常高,但由于单车利润高,因此经营上不存在问题。
转折出现在2016年。那一年,DS的销量开始断崖式下跌,全年销量仅为1.61万辆,而2017年再次跌到6088辆,2018年更惨,销量仅为3000多辆。今年,DS依旧没有好转,1-9月份累计销量仅为2027辆,同比下跌40.5%,其中9月份仅为79辆,同比下跌84.3%。
入华8年的DS,有6年都在亏损,亏损金额高达49亿元。而DS不好过,长安也不好过。截至9月底,长安PSA总资产为72.03亿元,负债总额为59.99亿元,公司净资产仅为15.04亿元。可以说,在这个合资品牌中,长安不仅没有占到什么便宜,甚至光跟着赔钱了,现在抛售股份,倒是一点都不奇怪。
究竟是谁杀死了DS?
不能否认,中国车市近两年的大环境是不太好。但DS的衰落却是从2016年就开始的,那时候的中国车市还数正常,而即使是在不景气的2017年、2018年,依旧有发展得不错的品牌。因此,DS的惨淡并不能归咎到中国车市身上,那么,究竟是谁杀死了DS呢?
答案相信大家心知肚明,杀死DS的从来都是DS自己。
· 不顾国人需求,只顾法系浪漫
不得不说,这是法系车的通病,也是法国人的傲慢所致。外观上不接地气就算了,就连内饰都在挑战国内消费者的极限,而最受吐槽的就是那些违反人体工程学的设计。对于法国人来说,这或许是他们眼中的“法系浪漫”,但很显然,在国内市场,这样的浪漫大家玩转不来,也不想玩转。如此不顾国人需求的DS,不被接受是必然的。
· 品牌知名度太低
对于高端品牌而言,知名度无疑是最为重要的。尤其在国内,大家买豪车的初衷很大程度上并非是作为交通工具使用,更多是为了“面子”。如果花几十万买一辆开出去大家都不认识的品牌,那有什么必要呢?
DS就是这样一个品牌。尽管有着总统座驾的称号,但在国内,DS的知名度却非常低。即使入华已经8年了,依旧有许多人不知道这个品牌。实际上,现在的DS不仅为小众品牌,甚至已经沦落为边缘品牌。
一方面,是因为DS一直以来在营销方面并不接地气,导致消费者对其认知有所欠缺;另一方面,DS刚进入中国时使用的是雪铁龙的车标,直到2015年才开始脱离雪铁龙成为PSA旗下独立的豪华品牌。而一开始就使用雪铁龙标在一定程度上就拉低了其作为高端豪华品牌的形象。
· 产品定位出问题,产品线混乱
在产品上,DS也做得不尽如人意。首先在产品的布局上,目前DS共拥有DS7、DS6、DS5、DS4几款产品,但这几款产品在价格上却有高度重合,比如DS7价格区间为20.89-31.99万元,DS6价格为20.69-27.29万元,而DS5的价格区间为24.39-30.89万元。
再来就是定位上,且不说BBA价格已经下探到20万的区间,就算是在20-30万区间之内,也有非常多的合资品牌可选。在消费者对于DS的高端豪华形象尚未形成认可的情况下,有谁会花二三十万去买DS呢?
在产品力方面,DS也完全不占优势。就拿三大件来说,DS是与标致雪铁龙共享的,豪华车的底子并不出色。而且DS车型的动力十分单一,仅有1.6T和1.8T两种选择,变速箱也仅有6AT。在8AT、9AT甚至10AT大行其道的今天,作为豪华品牌的DS却还保持这种配置,如何让人待见呢?
未来谁是“接盘侠”?
那么,被长安卖了的DS,未来又将何去何从?DS官方已明确宣布不会退出中国市场,而DS如此有底气,很大可能是因为已经确认PSA和FCA的合并事宜了。全球第四大 汽车 集团,显然让DS有了继续在中国玩的资本。
不过,以DS的现状来看,想要翻身恐怕还是不容易,而至于未来“接盘”DS的“接盘侠”,恐怕钱包也要够厚才行。
从销量冠军到彻底***,福克斯到底发生了什么,有机会翻身吗
新能源汽车行业主要上市公司:比亚迪(002594)、吉利控股(00175.HK)、上汽集团(600104)、广汽集团(601238)、北汽蓝谷(600733)、长安汽车(000625)等
本文核心数据:纯电动汽车销量及占比、碳中和时期新车销量中各燃料类型占比预测、不同燃料类型汽车平均单位行驶里程碳排放、纯电动乘用车生命周期碳减排潜力等
纯电动汽车在新能源汽车中占比较高,在整体汽车中的渗透率有望得到提升
纯电动汽车是新能源汽车最重要的一个分支,其销量会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的不断扩大而扩大。2016-2020年,中国纯电动汽车销量整体呈上升趋势,2020年突破111万辆,在新能源汽车中的渗透率达到81.6%。
2020年11月2日,院办公厅印发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规划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应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其中纯电动汽车占比约为4.32%。按照“碳达峰”、“碳中和”的实现路径,2030年为碳达峰时期,2060年实现碳中和。2025-2060年,纯电动汽车渗透率逐渐提升,到2060年,纯电动汽车在整体汽车中的渗透率有望超过70%。
纯电动汽车碳排放量低于其他燃料类型,有助于实现碳减排
从五种不同燃料类型汽车平均单位行驶里程碳排放来看,柴油车平均碳排放最高,明显高于其他燃料类型,汽油车平均碳排放次之,常规混合动力车、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纯电动车碳排放明显低于柴油车和汽油车。其中,纯电动车平均碳排放最低,为146.5gCO2e/km。
纯电动汽车碳减排潜力较大,主要表现在电网清洁化、电池碳排放等领域
根据《中国汽车低碳行动研究报告2021》分析,纯电动乘用车生命周期碳减排潜力较大,到2025年可实现减排至72%(以2020年为基准),到2060年可实现碳减排至2020年的17%。
具体来看,对纯电动车减排贡献最大因素为电网清洁化,在不同情景中贡献在10%-50%之间;材料效率对纯电动车的碳减排也很重要,可降低纯电动车4%-13%的碳排放;随着时间的发展,动力蓄电池碳排放的对纯电动车碳减排的作用也越加明显;使用能效与电网清洁化两者共同作用于纯涤电动车燃料周期的碳减排,且随着电网清洁化的程度加大,使用能效的减排效果趋于降低。在不同减排措施中,生产能效的作用最不明显,主要由于其在纯电动车生命周期碳排放的比重较低。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长安联手华为和宁德时代 仍在豪赌品牌向上
前几天,看到网上有人说?福克斯是小众车,理由是一个月就卖一两千辆,所以是小众车。
看到这里,我不禁感叹,几年前福克斯还是紧凑车型细分市场的销量王者,朗逸、轩逸都得俯首称臣,现在竟然沦落成了大家口中的“小众车”,市场果真无情。
第四代福克斯在中国上市(还是全球首发)以来,销量走低,2018年11月份正式上市,首月销量为8100余台,不温不火。在这里,我们需要说明的是,这8100余台销量当中是包含了部分老款库存车型在内的;然后是12月销量为67台;2019年1月销量为4724台、2019年2月销量为1836台,2019年3月销量为3279台,4月销量3711台,5月销量为1647台,6月销量为4441台,7月销量为4571台,8月销量为4630台,9月销量为7232台,10月销量为5601台,11月销量为4370台,12月销量4119台。
进入2020年以来,福克斯的销量更是萎靡,除了个别月份的销量超过4000台,大部分时间都是一两千的销量,比如7、8月份销量为2366台和1814台。这样的销量表现,和昔日的小兄弟朗逸、轩逸、卡罗拉相比更是无比惨淡,现在朗逸、轩逸和卡罗拉,月销动辄三四万的销量,而福克斯的销量连它们的零头不到,真的很惨。
从这一点来看,这也难怪有人会认为福克斯是小众车。
别看现在福克斯现在萎靡,它当年可是能和高尔夫扳手腕的角色。
让我们把时间的指针拨回到1998年,第一代福克斯在欧洲市场率先亮相,随后在美国本土上市。当年的福克斯虽说是新生不久,但它的前身Escort在欧洲大陆就已名声远扬,所以它一亮相就引得无数车迷折腰。
那个时候的福克斯可是运动型轿车的标杆,某些方面甚至比高尔夫还要出色,2615mm的轴距使得它的空间表现相比竞争对手十分出色,当年第四代高尔夫轴距才2512mm。另外,第一代福克斯还有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地方,那就是它用的是多连杆后独立悬架,即便到了2020年的今天,一款10多万价格区间的紧凑级轿车上用的是后独立悬架,这真的很难想象。
凭借时尚的外观、犀利的操控和过硬的品质,第一代福克斯迅速在那个年代脱颖而出,当时汽车的选择还不像今天这么丰富,市场上轿车造型还有些老气横秋。对比之下,福克斯的特点和优势还是十分明显的。
正是由于前几代福克斯出色的产品表现,所以最终成就了它在国内上市14年,累计销量突破200万辆的优异成绩,更是在2014年销量达到39万辆,成为轿车细分市场的销量冠军。2015年和2016年销量也都超过了20万,2017年福克斯销量17万+。
但到了2018年福克斯销量就骤降到了6万多,可以说是跳崖式跌落。从曾经的市场头部玩家,到现在的不及别人家的零头,福克斯市场表现已经影响到了福特在中国的基本盘。
2018年,在福克斯身上发生了什么呢?
2018年第四代福克斯全新亮相。
亮相是好事,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福克斯的换代车型。第三代福克斯在中国上市的时间是2012年,到2018年其实也就等了6年而已。6年的时间,对于合资品牌来说,这样的换代节奏很正常。
但对于福克斯来说似乎很漫长。
这主要是因为前几年中国车市的发展实在是大起大落,大开大合,精彩程度让人目不暇接。2011年,中国汽车市场整体销量为1850万辆;2017年,这个数据超过了2800万辆,这6年间,市场增量足足有1000万。中国车市可以说迎来了某种意义上的“百花齐放”,合资大厂、自主品牌、还有一些“皮尺”品牌靠着东拼西凑的车企都在这个时期蓬勃发展,不管是哪一家,只要敢跳进汽车这片海洋的,都赚的盆满钵满;但到了2018年,中国车市就一头扎在负增长的泥潭里不能自拔。
在中国车市由盛转衰的历史性变革的时代大背景下,再加上长安福特的自由落体式陨落,后劲不足的福克斯似乎已经泯然于众生了,关注度不高也在情理之中。猛然间来了个换代车型,大家才发现,曾经那个昙花一现的销量王重新出现在人们视野,还觉得挺新鲜的。
从这一点来看,福克斯确实主流视线很久了。
尽管第四代福克斯重磅来袭,但是市场反应却很平淡。2018年全年销量大约6.5万辆,因为第四代福克斯是在下半年上市的,也许有人会说这个数据不能说明什么,到了2019年,福克斯全年销量5万出头,2020年截至到9月份,福克斯累计销量24768辆,真成了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其实第四代福克斯的产品素质相当不错,甚至可以说这是福克斯有史以来变化最彻底的一次换代。全新的底盘、搭载8AT变速箱,轴距也从2648mm提升到了2705mm,还有更加运动化的ST-Line版本,还有内饰设计的全面换新,从中我们看到了福特的诚意,或者说是福特在当家车型面临连续几年的销量下滑困境拿出的一个解决方案。
表面上看,第四代福克斯似乎很不错,原有的运动标签保留了,空间也变大了,从里到外啥啥都换新了,但是它的销量却在继续下滑。
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福克斯全系换装了三缸发动机和非独立悬挂。
我们先来看三缸机,不论车企如何宣称三缸发动机的技术有多么先进,获得了什么样的专业奖项,动力参数多么能媲美四缸机,振动和NVH做得多么多么到位,消费者就是不为所动。
在三缸发动机尚未得到消费者认同的阶段,就强行推了全系3缸。说句不客气的话,这种行为无异于***,哪怕高配车型上4缸也不至于把自己坑成这样。
其实消费者对三缸机也不是绝对的深恶痛绝,你看英朗、凌派这些三缸车型,卖得也还不错,英朗2019年全年销量达到29万辆,凌派2019年全年销量15万辆,其中的关键是优惠,像英朗差不多优惠4万多,凌派差不多是2万多,经销商报价基本都在10万以下,而且都是主打车型。
再反观福克斯,官方指导价10.88-15.08万,优惠力度1万多。一款三缸车,和四缸车同一个价位,就算车企说得再天花乱坠也没用——消费者会算这笔账。
再就是非独立悬挂这事儿,不是说福克斯不能用非独立悬挂,市面上的同级别竞争对手用的都是非独立悬挂,像朗逸、宝来、卡罗拉、雷凌、轩逸、马自达3都是如此,别人可以这样做,但福克斯不行,因为它的目标是重回销量榜头部位置,但却用了随大流的非独立悬挂,这还怎么重整河山呢?
第四代福克斯搭载前麦弗逊后扭力梁悬挂,这明显就是在退化,二代、三代福克斯都是以多连杆悬挂为宣传点,在市场上扬名立足。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第四代福克斯丢掉的不仅是独立悬挂,而是一种锐气,独树一帜的锐气。
对于福克斯来说,三缸和扭力梁绝对是噩梦。
在这里,和大家讲一个细节。笔者的妻哥前段时间想买车,需求就是10万左右的代步轿车,向我咨询,我给他推荐了英朗、轩逸、宝来、朗逸、福克斯还有卡罗拉,都是主流的车型,老哥很干脆地就排除了英朗和福克斯,理由一是三缸,理由二是街面上没见几个人开。
看来,第四代福克斯卖得差不冤枉。
我们看问题并不只能看表面,第四代福克斯卖得不好除了三缸机这个直接原因以外,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实际上,福克斯萎靡的市场表现早有征兆。
1、细心的朋友应该在前文中就看出了端倪,在2014年达到创纪录的39万辆之后,福克斯销量就开始一年不如一年,2015年和2016年的年销量20万+,2017年的销量是17万辆,换代之后2018年销量是6.5万辆,2019年销量是5万+辆,2020年更惨,前9个月销量是2.4万。
2014年是福克斯的转折点,之后福克斯的销量就江河日下,一个原因我们在前面已经说过了,中国车市快速增长,越来越多的人都能进来分一杯羹,虽然他们都主攻的是SUV细分市场,但就是SUV细分市场的繁荣,在很大程度上挤压了紧凑轿车的市场空间,这就间接地让福克斯的小日子不再好过。
再加上上一代福克斯一款车卖了好几年,在新品车型的冲击之下,不论是配置还是轴距,产品力每况愈下,就更显劣势。
2、紧凑家轿细分市场发展越来越头部化。从2015年开始,紧凑家轿的销量榜单头部位置基本都被朗逸、轩逸、卡罗拉,速腾、宝来占据,偶然有其它车型冲上来,但也都是昙花一现,由此可见大众和日系的统治力日趋稳固。它们作为福克斯曾经的追赶者,这几年无论是大换代车型还是中期改款车型,都针对中国市场做出了针对性改变,要么是轴距增加,要么是外观内饰风格发生了改变,总的走向是在看得见的地方,消费者喜欢什么,车企就提供什么。此外,它们的品牌辨识度也很高,尤其是日系车型,由原来的中庸变得更加犀利,顺利完成对接,可以说销量和品牌两手都很硬。
相比之下,福克斯6年没有完成换代,而这几年恰逢中国车市发生重要变革的关键时间点,在竞争对手强大的压力下,福克斯在此消彼长之间,不仅没能稳住原有的头部位置,反而严重掉队,销量***。
在这里,只能感慨市场竞争实在太残酷了。
3、福克斯销量下滑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福睿斯分流了福克斯的销量。其实长安福特推出福睿斯的本意是要和福克斯进行高低搭配,通吃紧凑级市场。但事与愿违,福睿斯+福克斯不仅没有发挥双剑合璧的威力,反而自相残杀,导致了福克斯的销量被分掉了。
当然,我在这里不是说长安福特在同一细分市场推出两款车型不对,相反很多合资大厂都在这么做,不管是大众、丰田、本田、现代、起亚等主流品牌,甚至在国内混的不好的PSA,都在不同的细分市场推出至少两款轿车产品。
但福特的问题是,它这样做的太晚了,如果福睿斯早一点推出来,是不是就可以分担福克斯身上的压力呢?
在福睿斯推出之前,长安福特只能依靠福克斯一款车攻10~18万的区间市场。这样看起来似乎很酷,有种一招制敌的即视感,但是如果竞争对手有针对性的补强,或者说福克斯出现点风吹草动,那它很容易就垮掉,根本没有替代品。
不幸的是,这两种情况都出现了。第一种情况,竞争对手不强先前说过了,第二种情况,福克斯竞争力变弱、口碑下降等诸多问题接踵而来。
可以设想一下,福睿斯如果能提前两三年推出,即第三代福克斯刚上市之后,彼时,福克斯正处于上升期,中国车市也在急速扩张,那预期的分担效果就能显现出来。
4、再有就是福克斯本身产品的问题,最明显的的就是双离合。2015款早期的双离合确实让人头疼,就连大众都中招了,福克斯也没能幸免。虽然福克斯后来纠正了这个错误,但影响已经造成了,口碑随即崩塌了。口碑有的时候也是玄学,福克斯在双离合的泥潭里不能脱身,而大众却趟过了难关。
同一场暴雨下来,有的庄稼被淹,有的庄稼没事,地势就起到了关键作用,说到底家大业大在抵御风险时还是有优势的。
1、我们从第四代福克斯全球首发在重庆,可以看出福特非常重视中国市场。
但是,越重视就越容易出乱子。三缸的问题就不用说了,两代同堂的销售策略着实让人看不懂。第四代车型有1.5T、1.0T和1.5L三款动力版本车型,价格有高低之分,而上一代福克斯还继续销售,很显然上一代福克斯车型老旧,市场竞争力跟不上时代,价格进一步下探。
看起来,福克斯几乎覆盖了紧凑轿车的整个价格区间。但这又出现一个问题,这和福睿斯产生冲突。
而现在发生的事实证明,这场窝里斗完全失败了。福克斯销量还是提不上去,福睿斯的销量已经从之前的月销过万降到了现在的两三千辆。
2、福克斯进入中国的最初两代产品,个性化标签十分明显。尽管消费者老是说它空间不行,内饰太糙,但绝对没有人抱怨操控不好,前两代福克斯的标签就是运动第一、家用第二,就是这样鲜明。
从第三代车型开始,福克斯从产品的定位到销售的策略都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一切都是为了销量,一切都是为了拓展市场份额。福克斯的这种改变无可厚非,毕竟福特在经历了2008年金融危机这场“生死劫”后,非常需要钱,这也是全球“一个福特”战略出现的根本原因,一款福克斯打天下也是迫不得已。大家吐槽福克斯的内饰太low、用料太差,这就是在成本控制,说到底还是钱闹的。
刚才说了,能理解福克斯为了销量丢掉了鲜明的运动标签,但随之而来的是,销量有了,福特却没有树立起一个新的符号来定位自己的品牌形象,而变得越来越平庸。
有的时候,品牌就是玄学,摸不着,还得重视。不重视就玩完。
就以大众为例,细品它的畅销车型,销量很好,但似乎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标签,一个个挺平常的,但是你和街邻四坊聊起大众,他们还都知道德国车型厚实、品质有保障;丰田也是如此,造型也没有特别时尚,发动机参数也不突出,但大家就是知道它开不坏,不用老跑修车厂。
所以,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品牌标签很重要。
前两代福克斯原本的标签是运动,三代福克斯成为更多普通家庭的代步车工具之后,***往舒适性方面偏离,但市场上主打舒适的车型太多了,一数都是。
而到了第四代,福克斯销量没有了,运动标签也没有了,有运动版也没啥用,消费者根本就不看。现在回过头来看,福克斯是什么定位、什么标签已经都不重要了,因为没人买。
这个背后的原因,既有面对市场变化应对无力的问题,也有一个福特战略过于僵硬的问题,也有消费者理念变化的问题,还有***的决策问题(这个我在上一篇长安福特的文章里详细聊过,大家可以翻看),这些问题集中到一起,曾经风光无限的细分市场销冠的福克斯就此凉凉。
我们一贯的原则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是解决问题。如今福克斯面临的问题,应该如何破局呢?
这个可以参考隔壁家的长安CS75?PLUS,这款车从去年9月上市之后就非常火,月销基本都能达到2万以上,设计层面给人的感受非常现代,冲击力十足,连我这样对钢铁直男也不得不竖起大拇指,确实第一眼就能抓住眼球;空间配置方面,长安CS75?PLUS也走在了市场前面;发动机用的是蓝鲸1.5T(最大功率131KW,峰值扭矩265N·m)和2.0T(最大功率171kW,峰值扭矩360N·m)两款发动机,动力参数没的说,都领先同级竞争对手。
其实举这个例子并不是很适合,因为长安CS75原本销量就不错,月销过万的水平,升级之后销量更上一层楼并不奇怪。
我想说这是一个思路,要说品牌影响力以及消费者的口碑基础,福克斯肯定比长安CS75更有优势,只要抓住一个突破点,想要翻身问题不大,起码能回到月销过万的水平。
另外,福克斯还是需要恢复自身的运动标签。因为纵观紧凑轿车市场,虽然说合资和自主的车型都标榜运动、主打年轻消费者,但真正深入人心的只有思域,思域现在的年销量在20万辆以上。从这个层面来说,福克斯还是有机会的。
就像**《1942》里张国立演的地主在逃荒路上说的一句话:“我知道咋从一个穷人变成财主,不出十年,我还是东家。“福克斯当年凭借运动属性扬名立万,成为口碑和市场双丰收的一代经典。斯眼下没落了,但底蕴还在,只要拿出干货出来,重回市场头部应该没有问题。
别克英朗就是很典型的例子,换了四缸,销量很快就在高位上稳定下来,当然它惊人的优惠也是重要原因。福克斯当然不用像英朗那样直接打价格战,以福克斯的口碑和声望,只要肯拿出干货,价格和服务上有诚意,问题真的不大。
从产品和市场角度来看,福克斯的操作空间还是相当大的。但是从长安福特的角度来说,选择福克斯作为复兴的旗帜并不合适。现在SUV细分市场依然火热,2019年车市数据显示,轿车市场则同比下滑5.6%;MPV市场也下滑12.3%;只有SUV市场是唯一正增长的板块,增幅不到1%。
这也说明了SUV市场供需热度不减。一汽-大众“探”系列SUV的销量能风生水起,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而轿车市场的固化程度远比SUV市场严重,这从销量榜单前15排名就能看出来。SUV销量榜的变化更快,基本都是铁打的哈弗H6,流水的合资自主。
在这种情况下,长安福特没有理由忽视SUV车型。目前,长安福特旗下的销冠车型是锐际,2020年前9个月累计销量27532辆,福睿斯2020年前9个月累计销量244辆,福克斯2020年前9个月累计销量24768辆。自从翼虎折翼之后,长安福特在SUV市场就彻底失声,如今锐际的市场表现虽然不亮眼,但到底占住了这个坑。
从消费者层面来看,锐际的亮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是在合资车2.0T+全时四驱中价位最低,这个很nice;
2、内饰看起来更精致,做工更好,看起来很上档次;
3、新车全铝合金的悬架结构,而这种材质只在40-50万元以上的豪华车上才有。
是不是有点福克斯早年的那个味了?
就像长安福特全国销售服务机构总裁杨嵩说的那样,锐际会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车型,必须all?in把锐际搞起来。
这就是福特,只要肯拿出诚意和干货,它的车型还是很能打的。现在市面上主流SUV都有些油腻,或者说大家见得多了都有点麻木,相反锐际的感觉个性鲜明,足够吸引眼球。
锐际产品能打是一回事,能否取得销量是另外一回事,因此,在保证品牌不受到损害的前提下,在终端层面可以灵活一些,尽量避免僵化,能给的服务都给。没有优惠没有关系,没有1.5T也没关系,消费者能进店,就说明大家已经做了了解,有心理预期,总之要让消费者觉得温暖,而不是拒人千里之外。
对于长安福特来说,未来市场的突破口大概率就是SUV,福克斯的机会不多。
福克斯从1998年在欧洲亮相,到现在已经有20多年历史了,时间不短,但和历史悠久的高尔夫、卡罗拉、思域一样,成为耳熟能详的经典车型,且毫不逊色。
有些时候,我们不能用销量来评价一款车型或者一个品牌。对于福克斯来说,它今天的衰落并不能掩盖它昔日的光环。
但是,我们也要面对现实,现在福克斯面临的市场环境和之前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消费者的购车逻辑和需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前的消费主流是刚需,而现在的消费需求变得五花八门,比如在乎空间、油耗,街车不买,性能至上,小众冷门等个性化需求更加明显,这只是时代变化了而已,说不上哪个更进步哪个更落后。
福克斯既然处在了这个时代,那就适应这个时代玩法就好了。如果无法适应最终被时代淘汰出局,那也没关系。因为有生就有死,向死才能新生。
经典就是在这样的生死流转间传承的,Escort是这样,福克斯也是这样。
您说是这么回事吗?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长安CS95怎么样?
联手华为和宁德时代,长安继续冲击高端化。
11月14日,长安汽车表示,正与华为、宁德时代联合打造一个全新的高端智能汽车品牌,产品即将量产,并在未来5年推出105款车型。
就合作模式和品牌架构以及新车投放等问题,财经网汽车尝试联系长安汽车有关人士,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事实上,长安寻求高端化源于现实需求。一度荣登自主品牌销量第一的长安,至今还未在高端化市场扎稳脚跟。随着吉利和长城各自的高端子品牌表现向好,同为自主品牌三甲出身的长安汽车,依旧面临着品牌溢价能力薄弱、毛利率偏低的窘境。
长安汽车试图引入的高端化合资品牌PSA,不仅没有助力品牌向上,反而为其带来不小的财务压力。财报显示,长安汽车第三季度实现营收230.6亿元,净利8.8亿元,扣除56亿元的非经常性损益增加(出售PSA和投资宁德时代),长安汽车仍处于亏损泥潭。
高端化屡屡遇冷
2015年,长安汽车自主品牌实现销量100.7万辆,稳坐自主品牌销量第一。董事长朱华荣公开表示:“长安汽车考虑过再投入一个中高端品牌,但是经过市场研究,长安认为从自身的实力或者投入精力而言还不够,并且会造成长安的经营质量大幅度下滑,所以停掉了这个项目。”
2016年,长安自主品牌年销量进击128.4万辆。与此同时,吉利汽车在柏林发布高端品牌领克,长城汽车则以创始人魏建军的名字推出高端品牌WEY。2017年,或许是压力所迫,长安汽车在15-20万元区间内推出CS95,但至今月均销量难以破千。
在产品上试水高端直接失利,长安汽车缓慢而谨慎转向了“品牌”。2018年,长安汽车将旗下多款车型重新梳理为长安汽车、欧尚汽车、凯程汽车以及高端品牌组成的四大品牌体系,并于同年与蔚来汽车合资成立长安蔚来——这被业界视为长安汽车高端化载体。
截至目前,长安蔚来的战略规划、品牌LOGO和产品仍旧迟迟不见落地。招银国际部白毅阳认为,未来如何平衡长安蔚来和新高端还不是很明朗,“个人预计将淡化长安蔚来品牌。”
早在2011年,长安与PSA合资成立长安标致雪铁龙,专注打造高端品牌DS。数据显示,2014年-2019年,该品牌在华销量分别为2.3万辆、2.46万辆、1.61万辆、0.61万辆、0.39万辆、0.14万辆。2019年底,长安汽车以16.3亿元作价将DS转手给宝能集团。
豪赌产品力弥补短板
汽车分析师张翔认为,长安多年来持续打造宽阔的产品阵线,而不是讲究精品策略,尽管总销量还算如意,但缺乏“能打”的产品。联手华为、宁德时代,或许有望弥补长安产品力的不足。
今年6月,长安推出UNI系列首款车型UNI-T。数据显示,10月份UNI-T销量达11227辆,环比增长5.9%,已连续4个月实现了销量破万。白毅阳认为,尽管仍处于市场验证期,UNI-T无疑获得了阶段性的成功,但从价格区间上来说,UNI-T定价在11-14万左右,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高端品牌。
“现在都在讲新四化,宁德时代是动力电池的绝对龙头,华为在智能座舱及智能驾驶方面往tier?1方向发展,长安同时也借助了两者的品牌影响力。”白毅阳表示,在研发实力层面,华为和宁德时代有望造就长安高端化的产品力,二者强大的品牌背书,还能进一步提升品牌溢价。
此次合作的具体模式还未公布,可以确定的是,长安如今的处境是身负冗余产能,而且靠非经常性损益扭亏为盈。今年以来,长安汽车增持长安蔚来、推出UNI系列、宣布联手华为和宁德时代,依靠多条腿走路的品牌向上策略,更像是长安迫切想要切入高端的一次豪赌。
财报显示,2019年长安汽车实现营业总收入705.95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26.47亿元,同比大跌488.81%。今年10月底,***批复长安汽车定向增发,募资60亿元。
长安汽车表示,将全方位加强公司在技术、研发、品牌等方面投入,助力长安汽车向智能出行科技公司转型﹔同时,亦将提升爆款车型产能,加强自主动力平台、碰撞试验等核心系统业务能力,进一步提高综合竞争实力﹔此外,也有助于增强公司的资金实力,满足转型发展的资金需求,优化资本结构。
张翔指出,5年内推出105款车会直接导致产品同质化严重,均摊到每一款车型的研发力度和宣传力度不足,“很可能就是全军覆没。”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长安和奇瑞哪个更靠谱
自从中国二胎政策的放宽以后,人们越来越关注MPV车型,各大汽车生产厂家都在紧锣密鼓地开发制造尺寸更大的车型,以抢占市场先机,长安汽车在2016年末正式推出了旗舰SUV车型长安CS95,更好地迎合中国消费者的需求,目前在售的长安CS95共有11款配置车型,经销商参考价13.48-20.48万元。
外观上长安CS95非常大气、开张,前脸镀铬格栅上方有巨大的“CHANGAN”英文字母以彰显其身份,从而增加了该车的辨识度,LED的前大灯和日间行车灯分布在前脸的上下两侧,更能增加整车的层次感和时尚感,全系车型的长宽高尺寸分别为4949mm×1930mm×1785mm,轴距2810mm,超大的车身提升了车内乘坐的舒适性,另外,整个车身的最小离地间隙190mm,更有益于整车的通过性,提升了车的越野性能。双五辐式的轮毂造型十分漂亮,不同车型提供了245/60 R18和245/55 R19两种规格的轮胎,尾灯全部用LED光源,造型圆润饱满。
长安CS95车内的空间非常宽敞,分为5座和7座两种设计,5座为前2后3,7座为前2中3后2,7座车的第二排三个座椅可以进行前后调节,无形中提升第二排乘客的乘坐的舒适度,第三排座椅可以按比例放倒,储物空间对于一般家庭也足够用,功能配置非常齐全,全系标配胎压检测装置、前后雷达、倒车影像系统、无钥匙进入、定速巡航、自动泊车、上坡以及后视镜电动折叠,这些功能都非常实用、便利,所有7座的车开型后排配有空调出风口,可以自由调节冷热控制温度高低。
长安CS95全部搭载2.0T涡轮增压发动机,动力非常强劲,发动机缸盖由铝合金打造,缸体由铸铁打造,并用直喷式供油方式,车的尾气排放达到了国V的环保标准,驾驶员乘坐舒适,视野十分开阔,会给人带来不同凡响的驾驶体验。
荣威、长安和奇瑞,这三个知名品牌全是自有品牌里边主要表现比较优良的,销售量也非常好,许多顾客在买车时,应对这好多个知名品牌,都难以着手。今日大家给你提供这三个知名品牌的质量比照,也有售后维修服务满意率。荣威和长安哪一个质量好,奇瑞和长安哪一个质量好,根据一系列数据信息,也许能给你买车时做为参照。
第一大家根据J.D.Power发布的调查报告来做为参照,最先了解一下J.D.Power到底是一家哪些的组织。J.D.Power是英国一家权威性的市场调研组织,J.D.Power创立初心是为汽车领域给予客户满意度测评服务项目,已经变成全球较大最专业的第三方汽车调查组织。
J.D.Power调查的我国汽车稳定性调查报告(数据信息为2016年,已全新),调查关心的是新汽车买车人在拥车首3-四年里碰到的难题。得分新项目有四项,分别是总体质量、驱动力及调速系统软件质量、车体和内窗质量和零配件质量。得分根据新项目难题数量,随后应用照亮的小圆圈来表明,五个为最好;四个为出色;三个为一般;2个为别的。
从图上我们可以见到荣威的表_最好是,总体质量做到出色,别的新项目中仅有驱动力及调速系统软件质量取得一般得分。而长安和奇瑞的主要表现差不多,总体质量为一般。荣威在调查里能取得高分数归功于它以前的英伦风格血系。
然后一样是J.D.Power调查的我国售后维修服务满意率指数值科学研究(数据信息为2017年,已全新),调查新项目分成整体满意率、服务项目运行、服务项目咨询顾问、代理商设备、服务项目后交车和服务项目质量。得分也是根据照亮的小圆圈来表明。
在这儿,荣威是自有品牌中,三个能取得得分为出色的牌子之一。而奇瑞和长安的体现则较为稍逊,各自取得了一般和别的得分。
也许有些人对J.D.Power调查的数据信息没什么兴趣,觉得欠缺真实度。那般大家看来中国消费者协会在2017年审理汽车商品举报状况而统计分析得到的排名。在排名中,长安是以很多的举报排名第8,也是自有品牌中举报最高的知名品牌,举报集中化在质量、合同书、售后维修服务和其它难题。一样奇瑞和荣威的关键举报难题也是这般,但是便是总数_有长安的那么多,自然举报跟一个知名品牌的交易量有挺大关联。
近期一年里三个知名品牌的销售量状况如图所示,长安由于cs75汽车机油事情在进到2018年后,销售量产生了大幅的下降,但是好在别的车系并_有发生这一状况,销售量依然十分高。荣威和奇瑞的销售量则是互相交叠,销售量上我超你,你超我,现如今荣威维持优点,而奇瑞将来还有很有可能追上荣威。
强烈推荐车系:荣威rx3
外型上,荣威rx3独具一格霸气侧漏,全身肌肉感的立体感线框遍及全身上下,车体还配用智联网汽车智能控制系统2.0,操纵的便捷性、更智能化的语音交互等作用。驱动力有1.3T和1.6L2个版本号,配对应用5挡手动式、cvt无级变速箱或是6挡手自一体变速器,市场价8.9八万-13.5八万。
汇总:质量上,三个生产商的排名分别是荣威不错,然后是奇瑞,最终是长安。由于长安近期接到cs75的危害,顾客针对长安的质量是造成一定的忧虑,如最终能妥善处理好,坚信群众对长安能修复信赖。
百万购车补贴
标签: #海马